人生不过百 常怀千岁忧

来源:名资汇网 2018-03-17 14:51:07
分享到:

《世说新语&时鉴》载:“张季鹰辟齐王东曹掾,在洛,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莼菜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便归。”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曰:“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指此。张季鹰即张翰,他辞官回家后不久,西晋爆发八王之乱,跟他同时的名士陆机、陆云是三国陆逊的后人,陆氏也是当时一等一的大门阀,然而陆机、陆云两人因为恋栈权位,因而死在八王之乱中,张翰则因辞官而得以幸免于难,这难道也是一种天意?

13、《古诗十九首》中有一首无名氏之作,“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愚者爱惜费,但为后世嗤。仙人王子乔,难可与等期”。诗作的本意是人生苦短,何不及时行乐,不要去管子孙后代的事情了,自己快快活活地享乐一番才是正事。最初的时候,我只是见到前两句,误以为是写某志士心怀国家大事,为千秋万代而殚精竭虑呢。后来读了全文,才知道正是相反的意思,断章取义真是害人哪!

当下社会,多的是及时行乐之人,少的是为后代而忧之士。人们行起乐来,都是唯恐落于人后,而行起善来,却都有各种推辞,闪烁不清。近日陈光标高调“裸捐”,一边是美誉有加,而另一边是质疑之声鹊起,国人还是以一贯地不惜以最歹毒的语言去攻击之、诋毁之,所谓枪打出头鸟是也。想起了“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廉耻”,社会经济必须发展到一定阶段,人们才能将道德、礼仪这些加之于日常生活之中,成为一种常态。为什么国外的慈善事业很深入人心?还不是因为经济发展到了一定阶段,人民富裕了,由这个基础决定的。而我国之民众,刚刚从贫苦的生活中解脱,刚刚富了起来,似乎一下子还不知道该怎么样过,无法定位自己人生。而且,目前国内这种各方面都不完善之现状给人们一种强烈的不安定感,人们又怎么可能去甘心把刚刚聚积的财富去给别人呢?金钱,是可以抓到的最可靠的东西。一切都可以背叛,唯独金钱是最忠心的。只要你牢牢地看好,它是不会离开自己的。故而,慈善在中国,目前只是一个美好的传说罢了。但是,已经有了很好的开始,也有很多人开始考虑如何恰当地处理这些金钱,如陈光标所言“在巨富中死去是可耻的”,也许真的是他内心所想。古人常说”福荫子孙“,这个子孙,或者可以扩大一点范围,是所有人的子孙,是我们全部人的子孙。如果真的能够为大家共同的子孙而忧的话,那 一定是会有希望的。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