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古诗十九首》弥漫着茫茫的忧伤。这忧伤不知何来不知何止。
在这样冷雨淅沥落叶旋飞的夜里,那一脉凄恻的风从时间的深处吹来,直落人心,如果正遇上个人事不如意,随便念念“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四顾何茫茫,东风摇白草”这些句子,是很容易让人黯然神伤的。好象天地间并不独有你一人惆怅而环顾四周又确实只有你一个人,你遥遥地看得到这条路上隐隐的光,可是走到头终究是黑暗,孤独如暗夜里游动的蛇一个不注意就被它冰凉的身体缠上,寒到心底。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中说:“人人读之皆若伤我心者”就是说的这种没有来由的亘古之悲吧?人人皆有而莫可为人道。
8、忧患意识是儒家人生的显著特色之一,它既是一种仁者心态,又是一种通达理想人格的修养方法。忧患自古已成为中华民族的一种普遍心态。“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这是自古以来中国式的人文精神,这种忧患意识成为中国知识分子纯洁的世代传承的思维方式。千百年积淀下来的儒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其“入世”思想深刻地影响着每一个有志的知识分子。他们关注社稷的清明与混浊,关心百姓的饥饱与冷暖。拥有社会责任和社会道义,在古代文人看来,忧患是他们生命的一部分,是不需要外力介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