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蒙邀请,长春般若寺也是近百年的东北著名寺庙,究竟是如何建立起来的呢?今天就给大家详解下。
建庙缘起,丁树敏(吉黑慈善联合会会长)、张子元邀请倓虚大师来长春讲《金刚经》,这一年是1922年,倓虚大师在奉天(今沈阳)的万寿寺担任住持
马靖东(吉林督军行署科员),是虔诚的佛教徒,听经后提倡在长春建庙。
最初建庙那些功德主孙烈臣(吉林督军行署科长)捐献500员大洋
马玉轩(长春士绅)发起成立长春佛教会,捐出自己住宅为佛教会临时办公室,在此筹备修建般若寺
傅梦岩(兴业公司经理、燕春茶园园主)参与道德会的成立工作
孙其昌(民生部大臣,长春佛教会会长,吉长道尹)第一任长春佛教会会长,撰写修建般若寺碑。
吉长镇守使陈琨、长春警察厅长修长余、长春县长张晓斋、长春电灯厂厂长金毓黻、长春商会会长孙秀山、长春惠华银行行长董树棠、美孚洋行经理迟艳堂等人“发起建寺善款和筹备建筑材料,计划拟修五层佛殿
建庙初的时贤政要1933年,溥仪(末代皇帝)过生日来寺朝拜上供,第二年溥仪亲书金匾“正觉具足”供养般若寺常住
1936年般若寺开光。郑孝胥(伪满国务总理_已退位)亲书对联供养长春般若寺表示祝贺
1941年筹建露天观音,张景惠(伪满国务总理)张海鹏(伪满将军)牵头作为筹备人
1944年开光,张海鹏亲自书写“新京造福观音奉建缘起”碑文
在不到一个世纪的时间内,般若寺演绎出近代史上曾经发生的一切,见证了很多史实,这不仅是长春般若寺的奇缘,更是长春近代史的一个历史见证。
般若寺的初建者是佛教天台宗倓虚大师,他在所著的《影尘回忆录》中记载了当时般若寺的筹建经过。
1922年,倓虚大师当时在沈阳万寿寺担任主持,他应吉黑慈善联合会会长,丁树敏,张子元邀请到长春讲《金刚经》,当时很多僧众信徒去听。其中就有吉林督军行署的科员马靖东。听大师讲道后,提倡在长春盖庙,并着手筹备建庙。并向大师征询庙名,当时倓虚大师,因为正在讲《金刚经》,遂将庙名定为般若寺。
据大师回忆说,1922年般若寺开始筹资规划。盖庙的事决定后设法筹款,发起者马靖东请他的科长从吉林督军孙烈臣那里筹来500元大洋。般若寺的筹建也得到了不少绅士的支持。多方筹措后于1927年动工开建。
1927年,《盛京时报》记载,长春的高官富绅,名流贤达,发起助款备料计划。经过起起落落从1931年到1936年,般若寺大雄宝殿,天王殿,东西配殿,藏经楼,围墙等次第建成。然而让人遗憾的是,这座寺庙还没有等到开光仪式,“九一八”事变爆发,在伪满洲国城市规划里,日本人要在长春修马路,般若寺所在位置需要被征用,经过交涉后,给了迁移费和一块比原来更大的地皮。于是般若寺被拆掉,移建到今天的位置。
1941年10月,般若寺对面开始筹建露天观音道场。并举办了隆重的开光仪式。可谓盛况空前。
1983年,般若寺被列为全国重点寺院。
2000年,长春般若寺又在钟楼西侧,重建露天观音道场。
这就是长春波若寺的筹建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