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创立汉朝的时候,存在中央集权与分封制两条路线的斗争,而刘邦当时中央集权的制度尚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很多人还怀念周朝分封诸侯的时期,所以出现了郡国制---将郡县制和分封制捏合的一种制度。而且只杀掉异姓王
天子与霸主之间的关系;从相互关系来说,相当于父子关系,天子相当于父亲,霸主相当于儿子之中说话做事算数的老大
帝制之前是封建时期,“天子”并没有绝对的权力,更多的是作为国家/部族联盟的信仰象征存在的,权力经常旁落到盟主霸主们手里(就是说霸主其实也是诸侯之一,就如楚霸王项羽,但是是权力比较大、威望比较高的霸主)
天子有很小的直接属地,各地诸侯名义上有供奉天子的职责,每年要进献各地粮食土产之类,贡献的数量并不多,天子“自留地”的物产就足够温饱的了,重点在于表示向天子表示效忠的“仪式”。如果天子威望不足,诸侯们或偷懒或装蒜,天子也无可奈何。
诸侯们也算同一国家信仰归属,国民们心目中的诸侯“国”多是“地区名称”或“贵族领地”的概念,只有“周”才是“国家信念”的寄托,所以名士们在各“国”行走并不算“叛变国家民族大义”,心理没什么负担。但属民们大多一辈子见不到周天子,诸侯却是时刻在体现权威的,国家信仰相对地方意识纽带浅得多,所以就形成“双重效忠”得心理特征,即“服从”天子/中央,而“听命”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