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武帝秦始七年(271年)五月雪。”“武帝咸宁二年(277年)八月暴寒且冰,河间暴风雪,寒冰,五郡国陨雪伤谷。”“武帝太康九年(288年)夏四月,陇西陨霜伤麦。”“武帝太康十年(289年)夏四月,八郡国陨霜。”有学者推算,当时的气温比现在低2℃-4℃。中原地区尚且如此,北方的天气更加恶劣。
《十六国春秋》记载:“前燕慕容暐十四年(374年),八月天降暴雨雪,雪深三尺,大寒,旅作役者冻死数人,士卒饥冻死者万余人。”当时慕容氏活动地区主要在冀南豫北一带,这段材料充分说明这一时期的寒冷。由于天寒地冻,大量牧草、牲畜都被冻死,住在草原的游牧民族无法生活,只好向黄河流域迁徙。
从汉末到魏晋,北方南迁的民族人数很多,达到数百万人。关中地区(今陕西)户口百万,其中少数民族占了一半左右。
少数民族内迁后主要居住在今甘肃、陕西、山西以及河北、辽宁南部的广大地区。怎样看待这么多的少数民族进入黄河流域呢?从经济发展上看,少数民族进入中原,就要改变原来的生活方式,适应农耕生活,加速他们的汉化。汉人在与少数民族接触中,也可以向他们学习,各民族杂居,互相取长补短,有利于民族融合,这是历史发展的趋势。作为国家统治者,应该利用民族混杂的实际状况,推行有利于民族交往的政策,这样做,有益于民族的发展和政权的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