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的原因大体有两个:
一是受中原农业文明的吸引。农耕经济,春种秋收,生活稳定,不用四处迁徙,对周边民族有一定的吸引力。他们逐渐向黄河流域移动。
二是少数民族自身生存的需要。不少学者认为,北方自东汉末到三国以来气温下降,自然灾害严重。
著名科学家竺可桢先生曾写过《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在这篇文章中竺先生认为,中国五千年来出现了4次温暖期和4次寒冷期的交替发生。特别是寒冷期,一次比一次时间长,一次比一次强度大,气温低。其中从三国到六朝时代,进入第二个寒冷时期。
这时期的寒冷情况在史书中有一些记载。如,曹操在铜雀台(河北临漳)种橘,只开花不结果。225年,曹丕率10万大军至广陵(今扬州附近)准备伐吴,但,是岁大寒,结冰期比往年早许多,沿江的水道都结上了冰,战船不得入江,最后只能停止。这是目前所知的淮河封冻的最早记载。
《三国志·吴书·孙权传》记载:“赤乌四年(241年)一月,襄阳大雪,平地雪深三尺,鸟兽死者大半。”《晋书》中多次记载春秋时节天反常甚至降雪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