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郑和下西洋的故事_历史上郑和下西洋的故事

来源:名资汇网 作者:caiji007 2024-01-24 07:05:06
分享到:

  郑和下西洋这个故事我们很久就就听过了吧!但是可能很多人知识很笼统的知道个大概,下面我们就来具体的看看这个故事吧!

  郑和下西洋

  明成祖用武力从他侄儿手里夺得了皇位,有一件事总使他心里不大踏实。皇宫大火扑灭之后,并没有找到建文帝的尸体。那末建文帝到底是不是真的死了?京城里传说纷纷,有的说建文帝并没有自杀,趁宫里起火混乱的时候,带着几个侍从太监从地道里逃出城外去了;别的地方传来的消息更离奇,说建文帝到了什么什么地方,后来还做了和尚,说得有鼻子有眼睛,使明成祖不得不怀疑。他想,如果建文帝真的没死,万一他在别的地方重新召集人马,用朝廷的名义讨伐他,岂不可怕。为了把这件事查个水落石出,他派了心腹大臣,到各地去秘密查问建文帝的下落,但是又不好公开宣布,就借口说是求神仙。这一找,就找了二三十年。

  明成祖又想,建文帝会不会跑到海外去呢?那时候,我国的航海事业已经开始发展起来。明成祖心想,派人到海外去宣扬国威,跟外国人做点生意,采购一些珠宝,顺便探听一下建文帝的下落,岂不是一举两得。

  这样,他就决定派一支队伍,出使国外。让谁来带这支队伍呢?当然非得是自己的心腹不可。他想到跟随他多年的宦官郑和,倒是个挺合适的人选。

  郑和,原来姓马,小名叫三保,出生在云南一个回族家庭里。他的祖父、父亲都信奉伊斯兰教,还到麦加(伊斯兰教的主要圣地,在今沙特阿拉伯)去朝过圣。郑和小时候就从父亲那里听说过外国的一些情况。后来,他进燕王宫里当了太监,因为他聪明能干,得到明成祖的信任。这郑和的名字还是明成祖给他起的。但是民间把他的小名叫惯了,所以一直把他叫做三保太监,后来,有的书上也写成三宝太监。公元1405年六月,明成祖正式派郑和为使者,带一支船队出使西洋。那时候,人们叫的西洋,并不是指欧洲大陆,而是指我国南海以西的海和沿海各地。郑和带的船队,一共有二万七千八百多人,除了兵士和水手外,还有技术人员、翻译、医生等。他们乘坐六十二艘大船,这种船长四十四丈,阔十八丈,在当时是少见的。船队从苏州刘家河(今江苏太仓浏河)出发,经过福建沿海,浩浩荡荡,扬帆南下。

  郑和第一次出海,先到了占城(在今越南南方)接着又到爪哇、旧港(在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东南岸)、苏门答腊、满剌加、古里、锡兰等国家。他带着大批金银财物,每到一个国家,先把明成祖的信递交国王,并且把带去的礼物送给他们,希望同他们友好交往。许多国家见郑和带了那么大的船队,态度友好,并不是来威吓他们,都热情地接待他。

  郑和这一次出使,一直到第三年九月才回国。西洋各国国王趁郑和回国,也都派了使者带着礼物跟着他一起回访。在出使的路上,虽然遇到几次惊涛骇浪,但是船上有的是经验丰富的老水手,船队从没出过事。只是在船队回国、经过旧港的时候,却遇到了一件麻烦事。

  旧港地方有个海盗头日,名叫陈祖义。他占据了一个海岛,纠集了一支海盗队伍,专门抢劫过往客商的财物。这回听到郑和船队带着大批宝物经过,分外眼红,就和同伙计议,表面上准备迎接,趁郑和不防备,就动手抢劫。

  这个计谋被当地人施进卿得知,他偷偷地派人到船队告诉了郑和。

  郑和心想,我手下有二万兵士,还怕你小小海盗?既然你要来偷袭,就非得给你点教训不可。他命令把大船散开,在旧海港口停泊下来。命令船上的兵士准备好火药、刀枪,严阵以待。

  夜深的时候,海面上风平浪静,陈祖义带领一群海盗乘着几十艘小船直驶港口,准备偷袭。只听到郑和坐船上一声火炮响,周围的大船都驶拢来,把陈祖义的海盗船围住。明军人多势大,早有准备,把陈祖义杀得大败。大船上的兵士丢下火把,把海盗船烧着了。陈祖义想逃也逃不了,只好乖乖地当了俘虏。

  郑和把陈祖义捆绑了起来,押回中国。到了京城,向明成祖献上了俘虏。各国的使者也会见了明成祖,送上大批珍贵的礼物。明成祖见郑和把出使的任务完成得很出色,高兴得眉开眼笑。

  后来,明成祖相信建文帝确实是死了,没有必要再去寻找。但是出使海外的事,既能提高国家的威望,又能促进跟西洋各国的贸易往来,好处很多。所以打那以后,一次又一次派郑和带领船队下西洋。从公元1405年到1433年的将近三十年里,郑和出海七次,前前后后一共到过印度洋沿海三十多个国家,最远到达非洲的木骨都束国(在今索马里的摩加迪沙一带)。

  到郑和第六次出使回国的那年,明成祖得病死了。他的儿子明仁宗朱高炽即位后,不到一年也死了。继承皇位的明宣宗朱瞻基,是一个八九岁的孩子,由祖母徐太后和三个老臣掌权。大臣们认为郑和出使七次,国家花费太大,到国外航行的事业就停了下来。

  人物简介

  郑和(1371年-1433年),回族,明朝太监,原姓马,名和,小名三宝,又作三保,云南昆阳(今晋宁昆阳街道)宝山乡知代村人。中国明朝航海家、外交家。

  郑和于明洪武四年(1371年)出生,是马哈只第二子,郑和有姐妹四人。洪武十三年(1381年)冬,明朝军队进攻云南,马和仅十岁,被明军副统帅蓝玉掠走至南京,阉割成太监之后,进入朱棣的燕王府。永乐元年(1403年),姚道衍和尚收马和为菩萨戒弟子,法名福吉祥。

  在靖难之变中,马和在河北郑州(今河北任丘北,非河南郑州,另一说为燕京郑村坝,今日北京东坝村)为燕王朱棣立下战功。永乐二年(1404年),明成祖朱棣在南京御书郑字赐马和郑姓,以纪念战功,史称郑和。并升任为内官监太监,官至四品,地位仅次于司礼监。郑和有智略,知兵习战,明成祖对郑和十分信赖。1405到1433年,郑和七下西洋,完成了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壮举。宣德六年(1431年),钦封郑和为三宝太监。宣德八年(1433年)四月,郑和在印度西海岸古里去世,赐葬南京牛首山。

  郑和收纳长兄马文铭之长子为嫡,名郑文铭,字恩来,世袭锦衣卫千户,居南京三山街(今马府街)马府。清朝太平天国时期,马府毁于战火,室家荡然无存。郑和后裔至今已传至第21代。

标签
  • 关于黄河的古诗|关于黄歇的历史故事

      关于黄歇,很多人都不熟,甚至都没有听过这个人,下面就来跟我看看关于黄歇的故事吧!了解一下黄歇。   辅国持权   黄歇回到楚国三个月,楚顷襄王去世,熊完即位,称为楚考烈

    学问经验·2024-01-24 08:05:00

  • 历史上郑和下西洋的故事_历史上郑和下西洋的故事

      郑和下西洋这个故事我们很久就就听过了吧!但是可能很多人知识很笼统的知道个大概,下面我们就来具体的看看这个故事吧!   郑和下西洋   明成祖用武力从他侄儿手里夺

    学问经验·2024-01-24 07:05:06

  • 【房屋朝向风水图解】房屋朝向风水

    房屋朝向风水   总结精选(1):   怎样选取住房朝向风水   方位,是人类最早具有的知识,前后左右上下,每时每刻都要辨别。而确定住房朝向风水,是件十分重要的事情。   如何选

    学问经验·2024-01-24 07:05:00

  • 反恐防暴_防暴演习

    上个星期五,我们全校举行了防暴演练,我们全班同学都很兴奋。老师先在一楼训练,教我们怎么做。是这样做的:有三个人关窗,两个人关门。老师让我们躲在后面的一排,用桌子、椅子都围

    学问经验·2024-01-24 06:05:05

  • 【掌声响起来】掌声

    如果说生活是一首优美的乐曲,那么掌声就是那最动听的旋律;如果说生活是一本厚厚的书籍,那么掌声就是开启知识之门的钥匙;如果说生活是一片无边无际的海洋,那么掌声就是那一抹绚

    学问经验·2024-01-24 06:05:00

  • 【2018卫生保健工作计划】幼儿园卫生保健知识

    幼儿园卫生保健知识   幼儿园卫生保健知识(一):   1、锻炼身体要坚持。   每一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幸福一辈子。所以让孩子从小养成锻炼的习惯十分重要。我们每一天能够安

    学问经验·2024-01-24 05:05:05

  • 【半期期中总结作文500字】半期期中总结作文

    半期期中总结作文  时间如洪流一般,飞快的流逝着,半学期的时光,就在这紧张的学习中,悄无声息地逝去了。这半学期来,我又学到不少知识。  语文课虽然依旧和以往一样死气沉沉,

    学问经验·2024-01-24 05:05:00

  • 恍恍惚惚的近义词和反义词_温故知新的反义词|近义词|

      温故知新的近义词/同义词/反义词如下:  近义词:数往知来  同义词:忆苦思甜  反义词:数典忘祖  温故知新在汉语词典的解释:  1.温习学过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学问经验·2024-01-23 09: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