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军歌的创作,倒是符合“建威扬德,风敌劝士”的中国古训。其军歌有一首《一往无前(トコトン节)》,其中竟有“暴支膺惩”之语,这是1937年卢沟桥事变时期日军的口号,“暴支”意即暴虐的支那,支那是对中国的蔑称。当时,借口中国军队杀其侨民,日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膺惩”即讨伐、惩罚,典出《诗经·鲁颂·閟宫》:“戎狄是膺,荆舒是惩。”东瀛倭人寇我中华,竟然将其文化母国当做“蛮夷”来征讨了。看看日寇侵略中国的这首《一往无前》吧,从华北,到华东,他们当年就是唱着这首歌攻城略地的:
就算是支那著名的天险
只要大和魂冲上去,何愁不克
来吧,南口、居庸关、雁门
啊,太原也不难跨过
就算是支那坚固的堡垒
只要日本男儿一齐猛攻,何愁不克
来吧,涿州、保定、石家庄
啊,郑州也不难跨过
就算是支那钢铁的防线
用身体做炸弹投射向前,何愁不克
来吧,上海、苏州、江阴
啊,南京也不难跨过
就算是支那顽强地抗战
天皇赐我威风一路挺进,何愁不克
来吧,横扫九州直到尽头
啊,我就这样尽忠报国
嗨,向前,向前,一往无前
举国一致,暴支膺惩,暴支膺惩[7]
不过同为日本军歌,1938年问世的另一首《同期之樱》(原名《战友之歌》)却相当别致。与《诗经·秦风·无衣》的“与子同袍”“与子同仇”的战友之间相互激励不同,日本军歌这里抒写的,是同期入伍的军人,以匆匆开落的樱花形象,即武士道精神互勉。中国辛亥革命前后的军歌,鼓励革命者英勇奋斗不怕牺牲,往往以铜像相许,例如沈心工《革命军》:“但愿最后得胜利,替吾铸铜像。”华航琛《欢送北伐军》:“愿诸君,一战定燕云,看他日铜像竖河朔。”佚名《决战赴死》:“军歌一曲酒一杯,祀我战死鬼。公园铜像巍巍尊,指点军人魂。”日本这首《同期之樱》则在告慰亡灵,投身空战,为国捐躯,死得其所,军校为同学,殉国有先后,作为战死者,我们的灵魂都将化作靖国神社盛开的樱花,年年春天相聚一堂:
我和你是同期的樱,
绽放于同一兵学校的庭院。
早已有了一开即谢的觉悟,
为了国家,从容散落吧!
我和你是同期的樱,
绽放于同一兵学校的庭院。
血肉相连不分昆仲,
如此投缘却为何不得不分离?
我和你是同期的樱,
绽放于同一航空队的庭院。
仰望着如火焰燃烧般南空的夕阳,
再也等不到你回来的那架座机
我和你是同期的樱,
绽放于同一航空队的庭院。
相互约定的日子还没有到来,
为何先我而死,离我而去?
我和你是同期的樱,
你虽一去再也不复返。
但我们将在花之都的靖国神社中,
再次相会于樱开之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