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鬼谷子看来,我们不但自己要趋利避害,懂得该让什么进门,该把什么关在门外,而且这还是我们可以利用的别人的弱点。每个人都是趋利避害的,很少有人能逃脱这个规律,所以在做事或交际时,我们就能充分把握这个特点,投其所好,示之以利,显之以害,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
变动阴阳,四时开闭——识时务者为俊杰,不通时务是笨驴
捭阖者,天地之道。捭阖者,以变动阴阳,四时开闭,以化万物;纵横、反出,反复、反忤,必由此矣。
捭阖是对世间万物发展的规律的利用,是我们达成目标的根本手法。捭阖使阴阳对立变化,四季交替,促使万物变化。世间事物的纵横、反出、反复和反忤等现象,都是可以通过捭阖来实现的。
我们都知道“执竿入城”的故事:
一个人扛着长杆子进城,城门太窄,杆子太长,他横执在手,是不可能进去的。这人急得满头大汗,半天下来也没能进城。有个老头建议他:“喂,为什么不用锯子将长竿从中截断后进入城门呢?”这人于是就将长竿截断抱着进城了。如此僵化的思维模式,引来众人嘲笑,从此成为千古的笑料。
常言道:“识时务者为俊杰。”这与鬼谷子“变动阴阳,四时开闭”的道理异曲同工。时务就是变化的时机。遇事不通,被迫改变,你就晚了一步;预料在前,主动求变才能长赢!如果只懂得因循守旧,钻进死胡同出不来,事情肯定做不成,做人恐怕也是笨驴一头!
对于“变”的智慧,中国人是理解最深的,我们做事往往有很多备选的方案,这套不行,另一套立马跟上;这条路走不通,没关系,我再找条路!所以外国人总是说中国人狡猾,心眼多,就是针对这一点,中国人变化太快,有时变得连自己都认不出,何况外国人?
没有什么是可以一成不变的,原来的法子行不通了,就得改变!这便是通时务,知四时,从而变动阴阳,以化万物。
这个思想,就藏在《鬼谷子》中,“纵横,反出,反复,反忤。”这都是变的手段,不断地尝试,运用捭阖的原理,从多种角度去考察事物,选择最好的、最合适的办法,将事情做好。另一部伟大的著作《易经》中也讲: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当事物发展到极点穷尽时,就必须求变化,合理的变化之后,便能够通达,适合我们的需要。
历史上有一个很著名的例子:胡服骑射。赵武灵王即位后,为了满足自己北御匈奴、南防秦国的目的,对当时的军队作战模式进行了改革。第一是改革服装,当时中原的人喜欢宽袍大袖,他下令改变服装样式,学习胡服的样子,将袖口改窄,这样利于使剑。第二是骑射,中原的军队多习惯车战,运动缓慢,机动力差,跟游牧民族打仗时吃亏不少。赵武灵王命令大家都学习骑马射箭,建立骑兵部队,不到一年,就训练出了一支强大的骑兵。
通过这种变革,经过几年的发展,赵国国力强盛,成为当时的战国七雄之一,连秦国都深为畏惧,与赵国互派使者交好。这个故事,充分表明了变革的必要性。个人要擅于变化,要通时务;国家也适用这个道理,为了全局需要,改革内部机制,调整发展策略,是必须的一种手段。不懂得做出合理变革的国家、企业或个人,就一定会在激烈的竞争中被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