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为什么对这一段历史是那样的耿耿于怀呢?让我们来看看那段历史的真相,就明白毛主席总是记忆犹新的缘由:
一九三三——三四年,毛主席、朱德等领导着红军采用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粉碎了蒋介石率领几十万敌军的三次大“围剿”。在江西的瑞金开辟了一块很大的革命根据地,发动人民群众打土豪、分田地,成立了第一个苏维埃人民政府。根据地的革命形势一片大好。然而,这时在上海的中央机关由于共产党领导人之一的顾顺章被捕后叛变,中央机关的领导人们面临着被连窝端的危险,于是他们匆匆地从上海撤到了瑞金。毛主席和朱德对他们的到来是非常欢迎的,组织了根据地的军民们召开了热烈的欢迎大会,毛主席还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
然而,以王明、博古、李德和张闻天为首的“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在苏区稳定下来之后,凭借着他们的权势和在苏联的大学里学到的一点书本上的马列主义,对毛主席的战略方针开始横挑鼻子竖挑眼起来,随即在对毛主席有看法的一些人的支持和帮助下,开始对毛主席的政治路线和军事路线进行了严厉的批判。斥责他实行战略方针的是“右倾保守主义”、是“山大王”、是“山沟里的马列主义”,并立刻解除了他的兵权,把他发配到一个偏僻的乡村里让他“闭门思过”。那个时候,无论是党内,还是在军内,基本上没有人站出来支持毛主席。用现在的话说,都站在王明博古一边支持他们的“改革开放”去了,毛主席被孤立了起来,好象他做的一切事情都是错误的,就和他逝世之后的那些年一样,好象谁都比毛主席伟大。历史在半个世纪八十年代又重复了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