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龄的农民工正逐渐告别建筑工地。截至目前,全国多个地区已下发文件,进一步规范施工企业的就业年龄管理。一些在工地上工作了一辈子的农民工不明白:“我还能工作,你为什么不让我继续工作?”一些农民工表示支持:“年纪大,反应慢,一旦发生事故,将对家庭造成致命打击。”面对管理措施的不断落实到位,一些仍有农民工需求的高龄农民工开始走上转型之路。这也给相关管理部门带来了新的课题。
3月17日,上海浦西。沿着汉口路向东行,几处老建筑正在历经大规模返修,挡板将高耸的吊机和施工设备围在其中。工地外不时有头戴安全帽身穿马甲的农民工经过。《工人日报》记者调查发现,如今施工现场已经难寻60岁以上的农民工,甚至超过55岁的都极少。
有人支持,有人不解,有人转型……
前有互联网35岁危机,后有超龄农民工被迫转型,随着时代的进步,我们这代人的脚步片刻不敢停歇。
一旦停下,我们的竞争对手就不仅仅是身边的同龄人,甚至有可能是一个虚拟人。
2022年虚拟数字人在冬奥会上频频出现,无疑也标志着数字人已然获得了更大范围的广泛认可。数字员工、虚拟偶像、虚拟代言人、虚拟主播等开始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公共视野。数字人在社交、媒体传播、营销、传统产业等领域的价值正在逐渐显现。
想起纪录片《最后的棒棒》,“三十多年来,有人痛骂他们衣冠不整影响城市品味,也有人感慨,是几十万棒棒用肩膀挑出来新重庆”。同样,这些建筑工人用一砖一瓦,钢筋水泥,建造了高楼大厦。所有不曾放弃,努力生活的人,都不应该成为被时代和社会抛弃的产物,而是应该有另外一种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