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侯,与朋友一块去买东西,也要注意不要侵犯别人的抉择权。可以建议,也可以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但不要替别人作出决定,更不可把自己的想法、看法强家给别人,为别人作出抉择。
三,不偏倚,或称中立原则、等距离立场
人生活在社会上,总会遇到各种矛盾,产生不顺心的事情,出现心理冲突。这时,对别人的心理冲突诸方面要保持“等距离立场”,即对别人心理冲突的各方面保持中立,不偏向心理矛盾的任何一个方面。例如,某人长期想离婚又不想离婚,十分痛苦。这样的人生大事不可能没有他(她)确定的道德观和主张。对这样的心理冲突需坚持中立态度。要开导他,启发他,让他自己作出决定。你若劝他离婚,他内心可能会出现许多不离婚的好处,若在你劝告下,最终离了婚,他会恨你一辈子;你若劝他不离婚,他生活很痛苦,也会恨你,形成不良人际关系。这种不偏倚或等距离立场或中立原则,对其他多种心理冲突都适用。
四, 不侵犯个人的所有权
个人的所有权包括财产、私人物品、隐私、知识产权……等。所有权,是一个很敏感的问题。若处理不当,常常把人际关系搞紧张、甚至发展成敌对的人际关系。民间流传着一句话:“亲兄弟,明算帐。”说明民间早就认识到尊重别人的所有权、不侵犯别人的所有权是建立“正确的”人际关系必须遵循的原则。社会上这种例子非常普遍,为财产亲兄弟反目成仇、好朋友再不往来……。有时侯你不以为然却把朋友得罪了。有俩位好朋友亲如兄弟,其中一位原来骑一辆自行车,后来又买了一辆摩托车,自行车很少骑了。另一位没有与他商量,自以为是好朋友,就把自行车送给别人骑了。俩人的关系从此后渐渐疏远。类似的例子很普遍。几位朋友经常互相交流学术思想、科研结果。其中一位把别人没有发表过的资料在自己著作中发表了,引起了很大的矛盾。其他几位把这种情况反映到她单位上,影响了她晋职称,朋友关系全被破坏了。不仅私人的财产、私人的物品、知识产权非常敏感,不能侵犯;个人的隐私也不能侵犯,“女不问年龄,男不问钱”,是大家熟悉的一种社交礼貌,其实就是大家公认的不能侵犯个人的隐私权。即使是夫妻、父子、母女之间,也不能侵犯个人的隐私权,处理不好,同样引起关系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