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烟阁》是唐朝高阁,为功臣立碑,以示嘉奖。一座不起眼的小楼坐落于唐朝宫廷三清殿旁,因"凌烟阁二十四功臣"而闻名天下。
唐贞观十七年二月,唐太宗李世民为了缅怀同时代的二十四个功臣,都是真人大小,褚遂良题字,时时前往怀旧,缅怀他们的功臣,这是唐太宗李世民在凌烟阁中所作的纪念。虽然我们现在常说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但实际上凌烟阁在历史上并不只有唐太宗二十四功臣。还有很多后来成为唐朝皇帝的功臣,总共有132名,即使去掉其中重复的也有100多名。随着唐朝灭亡,凌烟阁也被毁于战争之中。
1.赵公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是李世民皇后的兄长,自小就认识李世民,参加了李渊的太原起兵。它在宣武门事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受到李世民的信任,封为齐国公,后迁至赵国公。唐高宗在位期间,李世民受命辅佐。但是由于反对把武则天立为皇后,失去了宠信,后来被诬陷谋反,自杀。
2.河间郡王李孝恭
王室宗亲,他们是李渊的堂侄,李渊起兵后,他掌管过略巴蜀之事。得到李靖的帮助,灭了萧铣、辅公,在长江以南都受其指挥,战功几次可以和李世民分庭抗礼。
李世民即位后,退出权力中心,成为河间王,以歌舞美人为乐。节度使以暴死,谥曰元。
3.莱公杜如晦
杜如晦是李世民的主要幕僚。李渊攻克长安后,投靠李世民,得房玄龄推荐并被李世民重用,成为十八代之首。参加李世民历次战役和玄武门之变。
节度使与房玄龄共掌朝政,贞观四年病逝,年仅四十六岁,迁为内史。他的死亡令李世民深感悲痛,死后极尽哀荣,谥曰成。
4.郑公魏征
魏征原为李密的幕僚,后随李密降唐,向其求援。攻陷河北后被窦建德俘虏,窦建德灭亡后归附唐朝,隶太子李建成。变法后的玄武门,归顺李世民。因为知人善任,凡事知而言之,以言谏而闻名。
深得李世民的信任,李世民评价说:“贞观前辅之以房玄龄,贞观后以魏征为第一”。正德十六年病死,谥文贞。但是他死后,墓碑被李世民推翻,但是他又立了起来(根本就没有所谓的鞭尸)。唐太宗与魏征,都被视为历代贤君直臣的典范。
5.梁公房玄龄
唐朝的主要幕僚,擅长计谋。李渊起兵后派李世民进攻渭北,被温彦博推举为李世民军师,,参与李世民的历次战役和玄武门之变。
李世民登基后,被比为汉之萧何。近二十年来,贞观年间执掌政事,深得李世民信任。唐朝出征高丽时,李世民被委以重任。贞观二十二年病死,谥文昭。
6.申公高士廉。
身为李世民的长孙皇后,长孙无忌的舅父,二人的父亲早亡,实际由高士廉抚养。高对李世民极为器重,以至主动把长孙皇后许配给了李世民。由于对杨广的得罪,被岭南所杀,随后中原大乱,与之隔绝,直到李靖灭了萧铣南巡,才得以回归。
他的人品好,文采佳,为李世民心腹,参与策划玄武门之变,贞观二十年,卒于任,谥曰文武。
7鄂公尉迟敬德
原来是刘武周部,被灭后投降李世民。众将一开始不信,差点杀了他,但李世民坚持要使用他。唐郑战败后,以单骑救主之功,得以稳固地位,此后又以勇将身份参加李世民的历次征战。玄武门之变的主角,亲手杀了齐王李元吉,立下了汗马功劳。
突厥倾国入侵时,以骑兵迎战获胜。天下太平后,天下安定,晚年闭门不出,终得天年,谥忠武。
8.卫公李靖
节度使节度使守卫突厥,在贞观年间成功消灭突厥政权,战功卓著,贞观三年(公元313年),贞观三年(公元314年),突厥夜袭颉利可汗牙帐所在地定襄,斩义成公主,俘虏颉利可汗,东突厥从此平定,获封代国公。随后,他又率军出征,消灭了吐谷浑的势力。
多次被诬告谋反,为免疑心,主动退隐闭门不出,谥为景武。李靖是大唐的战神。
9.宋公萧瑀
萧后之弟,以外戚为隋炀帝的重臣。因为反对高丽出兵,被贬为河池郡太守,到任后,受薛举攻击,奋力抵抗。他复员后,归附唐朝,善政,终其一生重用李渊。
即位后,因与方、杜如晦等人不和,屡次得罪,仕途碌碌无为,但并未“有过转变”。随后,李世民将其评价为“风调雨顺,平步青云”,谥忠贞。
第十褒公段志玄
太原时为李渊旧部,首义功臣。参战李唐一战,以勇武闻名天下。在李世民兄弟之间的争斗中,不肯建、元吉拉拢,忠于李世民,并参与玄武门之变,封樊国公。
他治军严谨,被李世民评价为“周亚夫无所不及”。贞十六年病,谥庄肃。
第11位夔公刘弘基。
在隋炀帝征高丽的时候,为了躲避军饷,逃到太原附庸李渊。太原起兵,与长孙顺德一起征募勇士,功勋卓著。在攻长安途中于霍邑之战阵斩隋主将宋老生,在攻克长安后战功赫赫。进攻薛举时在浅水原大败,力挽狂澜,救出了李世民。刘武周攻占太原,战败被俘,幸免于难,随后配合李世民在介休歼灭宋金刚。
因为和突厥的关系恶化,唐朝在北面驻扎很久以抵御突厥。贞观年间随李世民征高丽。唐高宗病逝,谥为襄。
12蒋公屈突通
屈突通原是隋朝的大将,历仕杨坚,杨广,战功卓著。杨广南巡江都,委以镇守长安为重任。李渊起兵攻长安,屈突通率部下死战,力竭后自杀未遂,最后向李渊投降,被封为兵部尚书。
之后参加了唐朝历次重大的军事行动,特别是灭王世充,功勋卓著。后来被委派镇守洛阳,于贞观二年病逝,谥忠贞。
第13位勋国公殷峤
太原起兵时,李渊旧部投奔李渊,参与进攻长安。袭击薛举,在浅水原大败,与刘文静一同被贬为庶民。
后来随李世民灭薛氏有功,得以重用。出征前参加过李世民一战,在进攻刘黑闼时,病逝,是凌烟阁功臣中第一个死的,谥曰节。
第14号谯公柴绍
作为李渊的婿,柴绍与平阳昭公主结婚。李渊起兵时身在长安,侥幸逃到太原。攻长安,封临汾郡公;灭薛举、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封霍国公。
以贞观年间灭掉最后一个反王梁师都为主将。节选自贞观七年,柴绍加镇军大将军、右骁卫大将军。贞观十二年病死,谥为襄。
十五、邳国公长孙顺德
李世民长孙无忌之叔,外戚。隋炀帝出兵高丽,逃到太原以躲避兵役,并与李氏父子友好相处。太原起兵,和刘弘基一起征募勇士,功勋卓著。当时攻下长安,攻下隋朝统帅瞿图通,李源称帝,拜左骁卫大将军,封薛国公。
其后功劳未尽。贞观年间,因多次被弹劾贪污,病死,谥为襄。
十六国公张亮
原来是李密的部下,隶属李世绩,与李一起降唐。经房玄龄、李世绩推荐,入李世民府。太宗李世民登基后,任右卫大将,封长平郡公,631年入宫。贞观年间,因善政而颇受信任,又揭发侯君集,谋反,并随征高丽。
但是后来名声逐渐败坏,贞观二十年谋反,诛之。
第17名陈公侯君集。
李世民心腹,是他的常客。玄武门之变的主要策划者唐太宗即位后,任左卫将军、潞国公、贞观十年,改封陈国公。
贞观年间,侯君集以副将身份击败吐谷浑,进而灭高昌。回忆录中说,回忆录中说,高昌战利品被人私吞,被弹劾。在李世民争夺太子的战斗中,企图杀死李世民,被杀。
18郯公张公谨
原来是王世充的部下,后来投降唐朝,受李靖推荐进了李世民的府邸。参加策划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即位后,以李靖为副将抵御突厥,并协助李靖灭突厥,以功封邹国公。
第二年病了,只有39岁,谥为襄。
第19卢公程知节
本来是程咬金的名字,隋朝后期,程咬金先后进入瓦岗军,投靠王世充,后降唐。跟随李世民破宋金刚,擒窦建德,降王世充,封宿国公。参加玄武门之变,历泸州总兵官、左领大将军,改封卢国公,世袭司空。
唐高宗时出征贺鲁,杀死已降的百姓,因此免官,后来病倒。
二十永兴县公虞世南。
唐王朝奸臣虞世基的弟弟,自小以文才闻名。唐太宗把他的德行、忠直、学问、文词、书斋称为五绝。好字,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合称“初唐四大家”。宇文化及江都之变后被围攻北返,宇文被灭后归于窦建德,窦死后归于李世民。
其后全力辅佐李世民。永历八年封永兴县公。贞观十二年病死,谥文懿。
第21号渝公刘政会
大学士时在太原杨颖府时为扬州司马,带兵投靠李渊,被派往太原报告王维、高君雅叛乱。初武,留守太原,掌管后方。在进攻太原时,刘武周被俘虏,他忠心耿耿,后来被解救。
刘武周死后获救。任刑部尚书,兼刑部尚书。贞九年病逝,追赠渝国公,谥襄。
第25莒国公唐俭
祖宗唐邕是北齐的大臣,祖宗唐鉴是唐高祖李渊的世交。唐俭参与策划李渊太原起兵,为首义功臣。最大的贡献之一就是揭露了独孤的叛乱,被特赐一次免死。节节败退的贞观初与突厥交涉,被李靖“谋害”,竟奇迹般逃脱。
之后,他因怠于政事,被贬为民部尚书。唐高宗病逝,谥为襄。
第23号英公李绩。
“李绩”就是我们熟悉的徐茂功,后李渊赐姓李,叫李世绩,在高宗时期,为了避讳太宗李世民,改称李绩。少年为瓦岗军大将,从翟让开始,翟死后跟随李密。降唐以后,李密成为一个独立的政权,但仍然坚持降唐为密使,以示不忘故主,被李渊称为“纯臣”。在遭到窦建德的攻击后,因父亲被窦擒为人质,被迫投降。暗杀窦重归唐朝的阴谋未能得逞,侥幸逃脱。随着李世民灭了王世充,窦建德,刘黑闼,又当了主将,灭了徐圆朗,随李孝恭灭了辅公。贞观年间,先封曹国公,后封英国公,与李靖并肩灭突厥,此后十六年掌管唐朝的北防,多次击败薛延陀势力,并随李世民进攻高句丽。
唐太宗死后,辅佐唐高宗,被委以军事职务,出任宰相,最终将高句丽灭亡。唐高宗重绘其图象于凌烟阁。灭高句丽之后,又死了一年,谥为贞武。
第24位胡公秦琼。
秦琼,字叔宝。他是一位勇将,张死后归于裴仁基部,并随裴投降李密,成为瓦岗军的大将。和宇文化和童山的战斗中,李密起了很大的作用。在失败后,李密投降了王世充,因不满王的所作所为,与程知节一同降唐,并将他分派给李世民。参与李世民一战,每战必冲先战。庆历元年封翼国。
后来因为连续作战负伤过多而病缠身,贞观十二年病逝,谥为壮。每一家门上的守门人都是秦琼。
历史大全历史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