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子弹飞》估计大家都有印象,张麻子等劫匪截杀即将上任鹅城的县长,然后冒充县长上任鹅城。那么在古代这种事风险大吗?真的能冒充成功吗?
其实“杀官后就任”的故事,以清代小说集《虞初新志》的《雷州假县》的古典故事而闻名。明代崇祯年就任雷州县,突然被强盗团杀害,之后强盗们拿着太守的就任证明,大规模地伪装成就任雷州,在工作中居然还干的不错。以致于从领导到群众,都对这伙人敬服能加。直至之后穿了帮,七名劫匪被法办杀头,大伙儿才在诧异中搞清楚:这位深得民心的好官,竟然个杀人如麻的恶匪。
而放到明朝爆品小说《三言二拍》里,这种“截杀官员”的剧情,都是数次出現的受欢迎故事情节。例如“巧会芙蓉屏”经典故事里,上任的县尉崔俊臣就被截杀,跳入水中才捡回来一命。“蔡瑞虹忍辱复仇”的经典故事里,她赴任的父亲都是被水贼截杀。但放到真正历史上,古时候“截杀上任官员”,自身就是说个低概率事件。
去除乱世或乱世时代,一切正常年景下,贼寇们假若“抢劫上任官员”,犯案难度系数通常特别大。特别是官员们去外地上任,通常都走的是官道,住的是驿馆。例如在驿路四通八达的明朝,陆地每过30至40里就会有一个驿栈。水道上间距很远,但百里内也会有驿栈。在水网纵横的长江中下游地区,沿河也有拉纤的“塘路”,塘路沿岸也下设驻守兵士的“烟墩”,差不多是全程严实保卫。
因此说,虽然演义小说里,“截杀上任官员”的事的确有,但放到实际历史上,这确是个风险性巨大的事情。就算无恶不作的贼寇,还要掂量一二。也就是说在崇祯年里这种乱世年月,才有可能出現。
假如说抢劫官员是高危,那麼“冒充官员上任”,也是十分困难。古时候官员的真实身份凭据,有指派官衔的“告身”与“敕牒”,也有证实真实身份的“鱼符”“牙牌”,及其沿线通关用的“符牌”与“传信”。上边不仅注明了官员的真实身份官衔简历,还详尽纪录官员的外貌等特点。因此即使是“雷州假太守”故事里,盗贼们都是选了“众中一最黠者”来冒充太守。放到实际中,那样的“复合型人才”也是难找。因此理论上说,放到古时候的安宁年月里,无论“截杀官员”還是“冒充官员”,全是低概率事件。但操作过程中,古时候也是一些高质量“优秀人才”,进行了一个更超难姿势:无需“截杀官员”,就依靠自己强劲演得,竟能取得成功冒充官员,骗倒一众官员,赚得盆满钵盈。
这在其中的高手,首先推荐宋朝李飞雄。这人本来就是说个蛮横无理,仗着有一个做秦州观察使的父亲无法无天,之后在家里混不下去,骑了一匹骏马出来招摇撞骗。因为他是官员子女,学起官员的作派像模像样,一路上冒充官府钦差,竟然走一路唬一路。沿路州县的官员们全被他的“演得”骗倒,连真实身份凭据都没验看,反倒老老实实跟随他当随从,陪着他作威作福。
来到甘肃清水县时,李飞雄威风也有了,钱也赚了不少,这次作妖想假传圣旨干掉本地军官,随后操纵边军谋反。这一下本地官员们吓得懵了一片,眼见还要糊里糊涂丧命。知县刘文裕却发觉这位“钦差”不太对,壮着胆量忽然把他擒住,细查才了解是个仿货。但是,西北各地巡检官员都被他骗完了。传到京城,听见谁掩面,太宗也生气了,“夷飞雄家”,不仅是受骗,和李飞雄一起摆威风变福的官员,也跟着掉脑袋——一个人把这些官员骗成这样,北宋这样的官员有什么用?
假如说那时候的北宋,還是由于國家初立,各类规章制度不完善,另加官员素养良莠不齐,才被这李飞雄钻了钻空子,那麼明代一位骗子,却进行了更超难的“表演”:杨福。这位杨福本是一个平头百姓。而那时候的明代,官员的身份信息核验制度已极其完善,“冒充”概率贴近为零。这位杨先生只是听说大太监汪直很牛,就产生了冒充汪直诈骗的想法。
(影视剧汪直形象)
他和朋友两个人从芜湖动身,他冒充汪直朋友冒充校尉,居然就能走一路敲一路,场面越走越大。从芜湖经苏州无锡市常州市,一路南进到福建延平。沿路地方官竞相送礼物请托讨好,也有老百姓挡路伸冤控诉。骗财骗入心情愉快的杨福,果断也见机行事,干了好些惩贪官平冤案的好事儿,“汪直太监为民做主”的佳话,都是传播开来。直至这群人来到福州市,遇上了不信邪的驻守太监卢胜,非得检查“假汪直”的“符牌”,这次早已骗了小一个半大明朝的风波,才算从此穿帮。弄巧成拙的杨福也被处决——实际上,只要是许多人像卢胜一样,多问一句话,多查一眼“符牌”这风波,早已穿帮。
大家在意的是如何抱[文]着大太监赚取利益,[章]谁想相信是假的呢?[来]谁又敢多问一句?官[自]员们的心理状态全是[历]这般,再完善的检查[史]制度,也成空话。由[大]于人浮于事的政风,[全]极其的腐败问题,归[网]根结底,却比最凶狠[文]的盗贼还恐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