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相刘罗锅”中,剃头匠的小徒弟一般都是用冬瓜练手。由于冬瓜表皮上有一层白绒,把功练好,非常锻炼腕力。
可是徒弟吃穿是师父的,就得随时驱使。师傅师娘一喊,就只好麻溜地丢下活儿,听差,只在空隙中练手。于是养成了一个坏习惯,只要有人叫他,他就立刻把刀子插到冬瓜上,转身就走。
于是,刘墉为了惩罚一个撅着辫子的纨绔子弟,故意让小徒弟给他剃头,正剃头时,师娘一叫,小徒弟很自然地把剃刀往人脑袋上一刮,就跑掉了。于是那个纨绔子弟就被人弄得血淋淋的。
因此即使是技术再好的剃头匠,各种突发情况也无法控制。剃光头的皇帝自然不能马虎,因为头旁的大动脉确实太多了。
而且清代皇帝每月逢一次(初一、十一、二十一),一定要剃头,否则那小小的如冬瓜表皮绒毛般的毛发不加控制地生长,很可能影响到皇帝的形象。清帝命苦,无法像明朝皇帝那样躲藏不上朝,因此剃发修身是必须的。宫中两百多名负责清发、按摩的侍从,每天拿着自己的左胳膊当冬瓜,剃得光光的,都讨厌体毛长得快。
这种练习的目的,实际上有四个:第一是能很好地控制腕力,以及落刀的大小;第二人侧身操作,鼻息呼气避免直接喷入剃头人的脑门;第三,剃左臂,即剃左臂时左手不能帮忙,全靠右手。由于体态的原因,第四个只能沿着一个方向剃。
实际上,这也是根据为皇帝剃头的特殊训练,因为皇帝剃头时,左臂必须自然下垂,不能用手触摸龙头,目的就是阻止别有用心的剃头匠,他们左手按住头部,右手一拉,搞出大麻烦来。说实在的,如此练习的目的,就是为了形成肌肉记忆,避免任何一次动作都犯下“可疑刺杀”的错误,从而给自己带来致命的伤害。
尽管有那么多人准备[文]为皇帝服务,但并不[章]是每个剃头匠都有机[来]会,就像翻绿头牌一[自]样。就像皇帝吃的饭[历],喜欢的也不能超过[史]3只筷子一样,其目[大]的是防止别有用心的[全]人,把握着皇帝的喜[网]好,从而动起手来。[文]
剃光头的匠人是不固定的,甚至是不确定的,是很随意挑选的。这就是说,剃头匠直到见到皇帝,才知道今天是安排自己为皇帝剃头的。清初皇帝,甚至直接下皇城,随机挑选一位剃光头的工匠,进宫为皇帝剃光头。
皇帝有他自己的专用[章]剃须刀。通常是一个[来]檀木盒盛着,外衣是[自]黄云龙套。不像一般[历]的剃须刀,它露出的[史]刀口较窄,较难拉出[大]深伤口。
剃头匠事先并不知道自己要剃皇帝的头,他使用的是皇帝专用的剃头刀,关键剃头时,蓝翎侍卫(都是宗室子弟)拿刀对着自己,目不转睛。不要说刺杀皇帝,把他吓得半死。
所以事实上清朝皇帝剃发,所面临的最大风险,并不是别有用心的刺杀,而是剃头匠是否具有高超的心理素质,不会惊慌,剃去皇帝头上的痦子,就有被感染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