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狐狸精,恐怕大块头的脑子里就想到了“小三儿”、“媚妇”等词了。如今看到很多网络上的女人打架视频,很多都会出现“狐狸精”这个词。这个妖娆的狐狸形象,已经深深地植根于我们的意识中。可是,你可能不知道,在古代,狐狸精还是赞美人的话呢!
你也许不相信,狐狸在我国古代,是一种象征祥瑞的神兽,它的出现,意味着天下太平,子孙后代兴旺发达。千年前的《山海经》中就有记载,青丘之山,有兽焉,形似狐而九尾。它有四足,它的叫声就像婴儿一样,有时还可以吃人,而吃了九尾狐的肉,可以辟邪。两汉时期的一幅画中,我们还可以看到狐狸和白兔、蟾蜍、三足乌并排坐在西王母座,它们可能是四大瑞兽之一。那么,这个好的瑞兽是如何变坏的呢?
在汉代之后,狐狸祥瑞的地位急剧下降。因为没有像龙凤那样虚化的祥瑞之物,狐狸一直生活在人们的眼皮底下,还经常做一些不端的事,总是偷鸡摸狗,这一高傲的神话色彩难免会减弱,人们对它的崇拜也渐渐消失。而且,狐狸的身体曲线优美,眼睛尖而细,朝前额飞去,给人一种忧伤而内敛的感觉,这一切都让人想起美女。
到六朝的风气逐渐转变,唐以后逐渐衰落,到北宋后期,九尾狐被彻底妖化。在明清小说创作中,人们开始将妩媚、不贞的女子与狐狸精相比较,达到顶峰。在《封神演义》中,九尾狐狸精妲己将淫妇型狐妖媚人的观念推向了极致,同时也将“从古到今,女色多亡”的女祸观念推向了极致。狐狸就算是完全坐实了妖精的话。
事实上,在古代封建社会,狐狸魅惑是一种男权观念在女性身上的体现。正是这种对女性“祸水”的蔑视和歧视,按照男权社会的逻辑,暴君之所以昏聩,总是因为女人不好。亡君,也就是与这些妖娆的狐狸有关,而狐狸精则是红颜祸水的代名词,可怜这些女人和狐狸,为了这些亡君,已经背负了千百年的罪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