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1):总论|到底什么是历史?它有何特性和规律?

来源:名资汇网 作者:caiji007 2023-07-07 06:35:01
分享到:

1.历史规律的特点是什么

从本周 开始连载历史事件的百科,资料来源除了是各种百科,还有网上的一些好文章,感谢网友的编辑,还特地从本周 开始连载历史事件的百科,资料来源除了是各种百科,还有网上的一些好文章,感谢网友的编辑,还特地做了语音版,十月份会发表到喜马拉雅,敬请期待,到时候收听。

2.历史规律的定义

历史:汉语词语,含义有三:1.记载和解释作为一系列人类进程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2.沿革,来历3.过去的事实历史,简称史,一般指人类社会历史,它是记载和解释一系列人类活动进程的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多数时候也是对当下时代的映射。

3.这是历史规律决定的

如果仅仅只是总结和映射,那么,历史作为一个存在,就应该消失历史的问题在于不断发现真的过去,在于用材料说话,让人如何在现实中可能成为可以讨论的问题 [1] 历史是延伸的历史是文化的传承,积累和扩展,是人类文明的轨迹。

4.历史与规律

“历史”的含义在中文中最早仅用“史”一字代表。

5.历史规律的含义

历史文物探源甲骨文中“史”字与“事”相似,指事件许慎《说文解字》说:“史,记事者也;从又持中,中,正也”便指出“史”的本意即记事者,也就是“史官”由此引申,则代表被史官被纪录的事,换句话说,即所有被文字纪录的过去事情。

6.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不仅丝毫

“历史”一词出现较晚,《三国志·吴书·吴主传》注引《吴书》,吴主孙权“博览书传历史,藉采奇异”“史”前加“历”字是指经历、历法,也就是人类经历的一段时间在事件中加入时间的概念,“历史”一词就具有了当今的含义。

7.对历史规律的认识

近代日本学者为翻译英文“history”,便以历史二字附会之,使其成为对应词 [1]广义上指客观世界运动发展的过程,可分为自然史和人类社会史两方面历史是研究人类变化,社会兴替的重要的人文学科在西方,多数语言的“历史”一词源出自希腊语“historia”,原义为“调查、探究”,出自“历史之父”古希腊作家希罗多德的《历史》(Historia)一书。

8.历史发展有其规律,这一规律是什么

分类:史学家历史学家:研究和记录历史的人正史即经过官方编修的历史,一般较为权威可信野史正史之外带有传说性质的历史史书史书共分为七种类型:(1)编年体:以时间为顺序编撰和记述历史;例如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9.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的关系

(2)纪传体:以人物传记的方式记叙历史;例如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编纂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3)纪事本末体:以事件为中心,每事各详记起止,自为标题,每篇各编年月,自为首尾,前后连贯,又不重复把人物在历史上活动的年代和所起的具体作用结合具体的历史事件加以叙述,使读者既详其事件的原委,又了解人物在事件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10.简述历史规律的特点

(4)政书体:记载历代典章制度的体例,起源于“三礼”按时间分为贯通历代和断代的;按体例分为典志体和会要体(5)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的历史例如西汉刘向整理的第一部国别体史书《战国策》(6)断代史: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例如东汉史学家班固编撰的第一部断代史《汉书》。

(7)通史:不间断地记叙自古及今的历史事件,如《史记》。

杂说史学究竟是什么?以上关于史学的定义或解说,虽然在文献史上大多是近人或今人确定的,但是从逻辑序列上讲,它们其实与历史学自身演进的自然历史过程和人们对它加以认识的思想史过程是基本相符的“史有二义”和今人的“活动”说、“学问”或“学术”说与“知识体系”说、“超科学”或“一半是科学,一半是艺术”说、“科学”说,可以看作是分别对应于历史学在其发展历程中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个时代的客观存在事实在历史学家思想上或理论上的表现形式。

其中,“科学”说中的一般“科学”说和其他两种史学解说,分别反映了历史学第四个发展时代中的前后两个不同时期;至于后者,更确切地说,是当代史学实践的客观存在状态在历史学家理论形式上的一种表现,也就是说,是史学理论工作者对当代史学实践进行抽象性认识的理论结果。

而当今中国历史学界史学界说纷纭,不过是史学实践日趋复杂多元的纷乱现实在史学工作者思想上造成认识混乱的切实反映;而且,各自对史学定义的确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定义者学术背景和研究对象的具体内容的影响在如今人的几种史学的定义中,就中国未来史学的发展而言,比较有意义的是:何兆武先生的“超科学”说、李振宏先生的“具有特殊性、综合性、整体性、真实性的具体的和实证的科学”说和蒋大椿先生的“整合学”说。

其中,李、蒋二说虽各自从不同的分析角度和相同的角度而以不同的表述方式得出,但在对历史学的特性的认识上,实基本一致,因此可作进一步的融合而成为一派之说就研究状况而言,未来中国史学本体论研究,如果说有可能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学派的话,那么,它们无疑是值得援用为学派建立和发展的理论基础的解说。

因为,历史学不仅仅是一种活动,不仅仅是专门的学问或学术,也不仅仅是一种知识体系,它更是一门在研究对象和任务方面都具有科学性的特殊学科对于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来说,它不仅仅是一门一般意义上的科学,它更是一门完成的科学知识形态意义上的科学。

从特性方面讲,尽管历史学或多或少地具有其他社会科学甚至人文学科(如文学、艺术)的某些一般特性,但它之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不在于这些一般特性,而在于它根源于自己的研究对象和任务,把自己区别于其他社会科学、人文学科的特性,其中较显著且重要者有:它与哲学相比的特殊性特征,与一般社会科学相比的综合性、整体性特征,与文学相比的真实性特征。

[19]在历史学身上所表现出的某些人文学科一般性特性的东西,同样不能成为否定它是一门科学的根据因此,任何关于历史学不是科学的史学的定义或解说,都不能拿来作为重新确定史学的定义的基础性材料概况以历史为认识对象所形成的一门学问,叫史学或历史学。

也可以用“历史”一词代表历史学的本质其实是把实际发生的事件转换成以意念和文字形式存在的历史的过程和方法关于历史学的目的和方法的研究探讨,在西方属于历史哲学的范畴,历史哲学的出现和发展,意味着历史学从单纯的历史纪录发展成为对历史的解释和对历史规律的探求阶段。

一开始,历史哲学仅仅关心如何改进历史研究的方法,但认为被研究和记录的历史就是真实的历史在新康德主义和新黑格尔主义的影响下,人们对自身的认识过程有了重新的理解,哲学家开始重新定义历史学意大利哲学家克罗齐提出“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的命题,认为往事只有在当代人生活中发挥作用才成为历史,否则是“死的历史”,即编年史。

因此,同样的历史在不同的时期会被不断的改写英国哲学家柯林武德又进一步认为“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即历史是历史学家思想的反映,不仅因时代而异,也因人而异而唯物主义的历史观认为历史事件是客观存在的,历史则是历史学家主观对客观的历史事件的认识。

由于人主观的局限性,对客观的历史事件的认识是有限的,主观的认识不能完全符合客观的历史,因此只有不断改进逐渐逼近,这一过程同自然科学的过程一致这种历史学称为“历史科学” [1]

1.中国中国历史是华夏大地各个民族组成,中华民族诞育和发展的历史中华文明历经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至于现代社会,绵延五千年不断延续发展,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具影响的文明之一中国古代曾依靠先进文化和发达的生产力建立诸多鼎盛强大的王朝,文化波及欧亚大陆,尤其对东亚各国具有很大影响。

西方工业革命后,由于社会制度和生产力的停滞不前,中国逐渐落后于西方国家公元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帝制,中国开始步入现代社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振兴中华的道路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完备的国家之一,其对历史的记录不仅时间长,而且内容精确详细。

中国历史自古传说中的黄帝以来已经有五千多年,而自西周共和元年(前841年)以来历史记录精确到年,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以来则精确到月日中国的历史记录(史书)还分为编年体,纪传体,纪事本末体等不同体裁。

与历史学不在西方文明中占主流地位相反,中国将“史”列为四种基本学科分类“经、史、子、集”之一([清]纪晓岚等,《四库全书》)魁奈说:“历史学是中国人一直以其无与匹伦的热情予以研习的一门学问没有什么国家如此审慎地撰写自己的编年史,也没有什么国家这样悉心地保存自己的历史典籍。

”原始社会中人类通过诸如结绳记事和口传等方法记录历史,例如中国上古传说“黄帝战蚩尤”、“女娲补天”、“大禹治水”等国家出现后,则开始有掌管祭祀的“巫”,他们同时担任记录时事、起草公文和掌管文书等工作,可以说是最早的史官。

之后才出现了独立职能的史官,专门记录历史事件在这个时期,中国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史书《尚书》,内容是历代政治文件汇编,并无特定的历史记录体裁从西周共和元年(前841年)起,中国有了按年记载的编年史,从此有了连续不断的历史纪录,而且差不多每年都有史可查。

这在世界各国范围内也是极其罕见的春秋战国时期的史学家如孔子(编订《春秋》)和左丘明(著《左传》)等重视人类社会活动,从而使历史基本摆脱了神学和宗教的影响西汉时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司马迁撰写了《史记》,创建了纪传体的历史记录体裁,《史记》的规模在当时世界范围内是空前的,之后东汉时班固著《汉书》,延续发展了《史记》的体例,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这两部历史著作,奠定了中国古典史学的基础,后来的历史学家沿用《史记》和《汉书》的体裁,将各个朝代的历史汇编成书,组成了“二十四史”,对应了各个朝代(从秦统一开始,一直到唐、宋、元、明、最后清朝结束,组成了完整的中国历史朝代表。

[3] )。除断代史之外,唐宋期间中国还出现了通史,如唐末杜佑的《通典》,宋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其中《资治通鉴》是叙事长达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编年体通史,是中国史学史上的传奇。

2.西方西方的历史学开始于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作家希罗多德在《历史》(又名《希波战争史》)一书中记录了希腊与波斯之间的希波战争,历史从此自神话和文学中脱离出来成为独立的学科希罗多德也因此被罗马哲学家西塞洛(Cicero)称为“史学之父”。

但希罗多德的记录中真实事件与虚构事件混杂,并不是纯粹的历史20多年后古希腊人修昔底德所著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治学态度严谨,历史记载翔实,才是西方第一部“信史”前2世纪,希腊历史学家波里比阿在《通史》(又名《罗马史》)中记录了前218年至前146年73年间罗马帝国周围地中海沿岸各国、各民族的历史,是第一部“世界”通史。

[1]科学性历史作为反映过去事实的工具,其本身必须具有一定的科学依据,从而为人类整个阶段的发展进程奠定基础因此,合情合理的历史应具有以下特点:1、有一定的史籍史料为依据人们了解古代的历史主要通过对历史文献的研究和分析,内容翔实的古书大大提高了历史的透析性,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2、有古物或遗址可以做比较从古墓中发掘的古物同样具有参考价值,可以使人们了解古物所属年代的风土人情而对于遗址(如三星堆遗址)而言,科学家通过化学元素分析法(如C14检测法),或对地质层进行研究,就可以对历史有一段明晰的了解。

3、符合人们的普遍意愿。即使是神话传说,也绝不是胡编乱造,而是经过长期的生产过程中,被广大劳动人们一直接受的故事。而对于童话而言,是人全凭自己的思想编造的故事,并非历史。

规律1、天下之事,分合交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夏一统,商周继之,春秋战国之乱;秦一统,两汉继之,三国魏晋南北之乱;隋一统,大唐继之,五代十国宋辽金之乱;元一统,明清继之,民之乱,中华人民共和国立之2、内忧小人干政,外戚、宦官、后宫;中忧官场腐败,官逼必然民反;外忧民族矛盾,异族虎视眈眈。

历朝历代之灭亡,无不由此三者起3、胜者王侯败者贼历史即是:为胜者歌功颂德、败者落井下石的虚假陈述胜即是刘邦,败即是项羽;胜即是李世民,败即是窦建德;胜即是朱元璋,败即是张士诚;胜是一国之君,败是流贼草寇。

4、矫枉总是过正,其实过犹不及秦尚法,汉即尚儒;唐重武轻文,宋即重文轻武;唐宋尚诗词,明清即尚八股5、越是四分五裂,政治混乱,思想越光辉灿烂;越是大一统,政治稳定,思想越停滞不前前者如春秋战国之百家争鸣,魏晋南北朝之三教合融;后者如秦之焚书坑儒,汉之独尊儒术,明之八股,清之文字狱。

6、地域环境左右命运,西强东弱,北强南弱。

中国自古东临太平洋,北接荒芜人烟的西伯利亚,西北是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西南为喜马拉雅山,在这样一个封闭的环境之内生存,养成了国人含蓄内敛、保守中庸、消极忍耐的农耕性格故历朝政府皆重农抑商,重伦理文采,轻科技实用;如夏政权在河南、商政权在河南;西周政权在陕西、东周政权在河南;秦、西汉政权在陕西、东汉政权在河南;隋、唐政权在陕西、北宋政权在河南。

五千年文明,有四千年历史皆在农耕最发达的中原地区上演,由此可见,中国一直都是以农耕为主的黄色文明直到异族蒙古入主中原,定都北京,明清政权才随之坐落于此,中国的农耕地位才逐渐为之动摇当政权东西对峙时,西强而东弱;南北对峙时,北强而南弱。

原因也正是在于西和北更接近于游牧民族,两种文化的交融,自然比东南单纯的农耕文化多了一些强悍然而,每一次异族依靠武力的入侵,又都会被汉文化迅速的同化西方和北方割据势力消灭南方割据势力完成统一这一点也很清楚,秦打败六国完成统一,隋打败南陈完成统一,宋打败南唐完成统一,元消灭南宋完成统一,共产党打败国民党完成统一,都是西方或者北方的势力统一南方。

从地理形势来看,中国地形北高南低,西高东低,据高临下,自然对南方形成压力,加上北方只有向南发展才能得于较好经济条件,所以会激起统治者的进取心

7、朝代之初,君强臣弱;朝代之中,君强臣强,朝代之末,君弱臣强如汉之初,君有高祖,臣有三杰;汉之中,君有光武,臣为邓禹、寇恂之流;汉末之君不足道也,臣却为虎狼之臣,如曹操之辈历朝历代,莫不如此,岂有他哉!。

8、单以武治,刚且易折;单以文治,软弱可欺;文武结合,刚柔兼济,方能长治久安如秦、元所向披靡,却迅速灰飞湮灭,两宋文化鼎盛,却屡被异族欺凌惟汉、唐重文韬武略,方绵延三四百载,号称盛世,今已不再矣9、向北防御

,向南发展.这也是中国历史的一个重要定律.在中国历史上,北方始终都是我们防御的重点方向从秦国建长城以抗强匈奴,到六十年代中苏边境陈兵百万,北方的游牧民族始终是我们防御的重点同时,我们由于受到北方强敌的压力,再加上南方的良好自然地理条件,使得经济重心不断南移。

当北方的强敌暂时不对我构成威胁,但向南发展的趋势仍在继续研究趋势

历史并不是归类于人文科学或社会科学中,而是其间的桥梁合并了两大领域的研究方法一般来说,史学家通过研究各种书面文字但并不局限与此,努力并尝试解答和历史有关的问题历史知识的原始资料分为三种:文字记载的、口头流传的、保留下来的历史遗迹,通常历史学家会综合三种方法进行理解研究,而文字记载经常被作为强调的重点,因为它普遍纪录了发展的时间。

这种强调引申出了一个新领域,史前史,也可称为史前学,研究的是没有书面纪录的那一个时期由于世界各地文字出现的时间各不相同,所以史前史和历史的主要区别是根据具体的论题而决定学者们为了易于研究,根据过去人类的范围将其划分为不同的阶段。

划分过去的方法繁多,包括按年代分类,按文化习俗分类,按不同主题分类这三种分类经常会有重叠,比如“阿根廷的劳工运动的演变,1930-1945”尽管历史研究倾向于一些专门的地点、时间和主题,历史学家也同时会关心其他普通的一些内容。

而对于其他人来说,历史已经成为一个非常普通的词语,就是研究过去人类的所有事情,甚至于更兴起了一门所谓的广义历史过去研究历史都是为了应用或者理论的目的,而还多了一条:那就是对人类过往的好奇

www.lishiq.com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