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晃,他是一个务实的人。
但务实,不等于老实,徐晃其人,亚夫之风,大将之才,当年的他是站在马斯洛需求层次的高处的!公明不会让自己一直输下去,这不是阴险,而是较量,这不是小人,恰是君子。
徐关相交前后五年,分道扬镳,关羽远去,去创造属于他的历史,徐晃离开,走向自己的人生。在一次次战斗、战役中,关羽遇见了黄忠,遇见了庞德,在成神的路上干掉了不计其数的蝼蚁,他可能不会把徐晃放在心上。然而徐晃,是见过关羽的人,这种震撼又如何能忘?若来日必有一战,吾徐公明将以何而战?
今日乃国家之事,某不敢以私废公
徐晃,早就有了考量。
根据以上从演义中原文带来的资料,我大胆推测,在壮年相从时,徐晃就暗自努力,寻找一个打败关羽的办法,等待一个打败关羽的时机。
这种办法大概有:
自身实力的提升;克制的技战术打法;年龄的差距;以逸待劳…
而在建安的最后一个年头(220年),徐晃终于等到了自己的机会。
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孙子兵法 计篇》
关羽以为自己太了解曾经的小弟,纵使伤臂也敢与之一战,却不知曾经已经远去,小弟早成大哥,云长公那拖刀拨马而去的背影里,尽是关徐相交,匆匆那年。
情境三结论:
关徐一战,关羽受到状态欠佳,判断失误,心高气傲,年龄差距(以及战争局势、气势)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导致其对单挑的把握有失水准,徐晃就像漫画《王者天下》里的剧辛,跟随乐毅多年,洞察乐毅兵法,暗自努力,提升自我,终于成功。此消彼长,自然打了八十回合,而且十分费力。
但这一次的战斗,在分析了诸多因素的情况下,
第三部分有一小节名为阴影中的徐晃,不仅是从新角度挖掘徐晃的成长与解释关徐一战的原因,我也认为关羽曾是徐晃人生的阴影,是徐晃曾经想成为而无法成为的人。
关羽毕竟是败了,败给了败给颜良的徐晃(饶舌中..)可有这么一个人,他独对徐晃、张辽,面不改色心不跳,力挫"公文组合",从此来看,河北第一将也不为过!可他为何三个回合就被吃面(赤面)大汉击斩?是实力不济还是心态失衡?是千古奇冤还是大耳作祟?从三国演义的寥寥数语背后可以看到一个怎样的河北名将?颜良文丑,越说越有?请看下期探索发现:文丑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