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根本打不过颜良

来源:名资汇网 2018-03-24 17:59:14
分享到:

(1)关平,关合理

“父体未痊,不可与敌。”仅从语气来看,这句建议在关平与关羽的对话中,语气是较为强硬的,可以说,这不仅是一个建言,也包含了对父亲的关心和对战斗局势的考虑。

全句分为两个部分,首先,父体未痊,陈述:父亲啊父亲,您看您,今年五十五,人称中箭虎……

这次好!还是毒箭!刮了半天还没有好,右手有平时两个那么粗,刀又重,赤兔马也老了……(打个球啊!)咳咳.........

——这是关平在陈述关羽受伤的客观事实。(关羽时年并非五十五,仅为押韵。)

其次,不可与敌,说的则是主客观兼有的问题了。

既然说了不可,那么首先需要判断关平有没有说这个“不可”的资格,关平有吗?我想是有的。

1、关平为武将,有功夫(公论,仅指三国演义)

2、关平了解关羽的手段(父子)

3、关平了解徐晃的手段,理由如下:

在之前的战争中,关平之前是见识过徐晃的手段的:

平大怒,纵马轮刀,直取徐晃。不三四合,三军喊叫,偃城中火光大起。平不敢恋战,杀条大路,径奔四冢寨来。

战局混乱,回合较少,不好分析两者的战斗实力,也不能硬比,然而关平毕竟是对徐晃武艺有过亲身了解的武将。此外,可以合理想象,徐晃是曹营与关羽关系不错的将领之一,关平多年蒙受武圣教诲,徐晃的名号、手段、为人、甚至兵器,在父亲身边,想必是有所耳闻的。

综上,关平通过自己的人生阅历,结合父亲的身体状况,徐晃的功夫,给出了不可与敌的建议,从结局八十合,虽武艺绝伦,终是右臂少力,恐有失,这些字眼来看,这个建议,整体上是非常合理的——因为继续打下去,凶多吉少。这个判断,来自于引文最后一句,公拨马回寨。在鸣金后拨马回退,是没有犹豫的,是坚决的逃跑,关羽何人,到何种局面他才会被迫做出这样的抉择?

来自于关合理的合理建议——关羽却并没有采纳。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