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远方是对中产阶级的假模假式文艺腔的嘲讽——
青年美工小李突然不见了!办公室乱成一锅粥。小李在桌子上留了一个纸条写道:压力好大,我要去远方了。再见!老板暴怒,叫来小李的男朋友小张,小张使用苹果行动电话定位功能,直接找到小李位置!定位显示小李在家里床上躺着看电视。
有时,是一种难以捉摸的朦胧的意境,如诗《七月》——
“有一段时间我们仰卧河底,在另一个角度看时光流淌。你将所有的远方称为河流。”
更荒诞的是,在《武汉某幸福中产家庭里一个狗的波澜壮阔大计》中,一只狗也提出要去远方,举了各种理由,还向主人要五千块钱作路费,体现出一种对狗生的迷茫——
“青年一个狗的路在何方?”
“上帝派我来这个世上,我的使命是什么?”一个狗激动,前手们激烈比划。
“我要出去,我必须出去!去寻找灵魂!寻找自我!”“解构,打乱,重组,”“寻找!寻找!寻找!”“找到真正的我!”一个狗继续激动。
怎么样,你感受一下?也许你会说,这都是些什么鬼!我似乎无法反驳。但它们实际上可以用苏联文学家什克洛夫斯基的“陌生化”写作方式来解释。